甘肃:联合创新铺就绿色公路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4月28日,记者从甘肃省公交建集团了解到,该集团研发的固废基胶凝材料于近日在G331线丹东至阿勒泰公路大红山至霍勒扎德盖段新建项目上成功铺筑应用,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固废基胶凝材料公路应用工程,开启了甘肃省绿色公路发展新篇章。
【资料图】
甘肃省工业固体废弃物具有产量高、储量大的特点,但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低。甘肃省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固废利用涉及多个行业,研究和应用长期以来都没有充分的结合。
如何打通堵点,变废为宝,将工业固废用到道路中,是甘肃省公交建集团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2021年5月,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立足绿色交通发展,牵头联合酒钢集团、窑街煤电集团、兰州大学等单位,成立了甘肃省第一批企业创新联合体“甘肃省绿色智慧公路交通创新联合体”,共同推动甘肃省工业固废用于公路建设中,探索出一条联合创新、激发动能的路子。
依托创新联合体,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申请并获批了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绿色智慧公路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科研课题,组建了涵盖设计、研发、施工多专业多行业交叉的工业固废研究团队,选择甘肃存量较多的工业固废钢渣、煤矸石、粉煤灰、路面废旧铣刨料、废旧轮胎等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公路工程全资源处置大宗固体废弃物关键技术体系并通过工程示范形成系列标准。
“研究团队以钢渣在公路工程中的示范应用为重点,先后在G312线清水驿至傅家窑公路示范工程中开展了14km钢渣细集料稳定黄土路床的铺筑,总计消纳钢渣超10万吨,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钢渣改良黄土路床工程。”甘肃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科研课题负责人、高性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魏定邦介绍。
需求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甘肃省河西地区温差大、风速大、湿度低,很容易造成公路半刚性基层开裂,长久以来都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依托科技重大专项科研成果,采用多种固废复合的新型胶凝材料具有凝结慢、收缩小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缓解沥青路面开裂问题,并减少CO2排放75%以上。
“该成果通过了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已在3条公路中进行了铺筑,应用效果明显。”甘肃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副总经理、联合重大专项体负责人李晓民说。目前甘肃省公交建集团在嘉峪关建成了一条年产20万吨固废基胶凝材料的生产线,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创新联合体团队针对甘肃省工业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已发表相关论文和专利20项以上,编制甘肃省地方标准2项,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1项。
甘肃省公交建集团技术新部副部长曹贵表示,今后,集团将继续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双碳”战略为指引,在科研攻关和工程试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创新联合体的作用,积极推动交通与煤电、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的协同发展,逐步建立工业固废在公路工程循环利用的多行业协同推进机制,并通过支持开展高效、高质、高值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绿色公路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打开科研成果转化新局面,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受访者供图)